当有一场阿森纳对曼联这样的比赛摆在你面前,你是否做好了比赛内容乏善可陈的准备?没错,所谓枪魔对决早已不再是血脉喷张的同一等级的较量,何况这一次,曼联的赛季已经提前结束,然而即便如此,坐镇主场并且在前四争夺中生死未卜的队伍,依旧没有拿出殊死一搏的勇气。不敢想象,如果此时的曼联尚需要3分来锁定冠军,今天的比赛又当如何,唯一确定的区别是赛前将没有列队仪式,然而如果曼联真的在酋长球场夺冠,更好还是更糟?不言自明。 有关阿森纳列队与否的问题,自上轮联赛结束后在中国球迷圈里形成了争论,其实考虑到英国人向来重视气质风度以及欧洲英雄崇拜的传统,列队虽非强制,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,这完全无关荣辱和尊严问题,更不因范佩西的存在而改变。香克利“足球高于生死”的断言向来容易被无节制的延伸和曲解,事实上在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大背景下,足球所呈现的绝非真正生死层面的内容,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形态差异:比如列队这样的仪式,即便今天列队的不是阿森纳而是利物浦;比如苏亚雷斯作为南美球员的代表,会在比赛中有咬人这样的举动;又比如英足总对乌拉圭人禁赛10场的重罚,这与其说是对恶劣行径本身的回应,倒不如说是苏亚雷斯触到了英国人埋藏在心里的底线。 好在足球极少露出它形而上的一面,而总以活泼、刺激、揪心甚至诡异的方式存在。比如阿森纳与曼联这样不痛不痒的平局,背后却暗藏了太多的巧合,或者说小概率事件,并且这样的事件链还与上赛季曼城绝杀夺冠的情形不同,你无法比较哪个更不可复制。我们不禁会问:足球到底是怎样的东西,竟总能将故事情节用一种最极端最让人语塞的方式呈现出来,并且从当下往回追溯,会发现那种环环相扣是浑然天成的,没有丝毫偏差。这不由得你不信,我们不妨以这场比赛为例,来看看上帝用近一个赛季的时间,用多少伏笔写下了这样一个剧本。 故事自然是从去年夏天开始,范佩西转会曼联无疑是整件事的前提,并且始终贯穿于这个赛季当中。如果你在这个赛季开始前看看赛程表,有多少人能预想到今天列队的一幕?但就是如此凑巧,曼联是在上一轮彻底锁定冠军,曼城完败于阿森纳的争四对手热刺,而曼联则干净利落的3-0拿下维拉,这里暂且不提进球之人。更有甚者,阿森纳尽管8年无冠,此前却并没有为曼联列队的机会,而这一次,反倒干脆迎来了拥有范佩西的曼联。那么范佩西为曼联夺冠做出了怎样的贡献?35轮全部出场并有25个进球,这俨然是上赛季火爆状态的延续,然而有数据显示,如果去掉英超各球队头号射手挣来的分数,曼联依旧排名榜首,很明显,范佩西与曼联是互相成就的关系。荷兰人原本有超过10场的进球荒,但在赛季第二次迎战老东家的前夕,他用3场5球的表现提前预定冠军奖牌。在与维拉的比赛中,范佩西那记凌空抽射连弗格森都坦言似曾相识:“他在阿森纳的时候也有那样的进球。” 老爵爷玩心理战实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,这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,实在是对本场比赛的最好注脚。这一次,进球的还是他,甚至创造点球的也是他,弗格森压根就没打算让鲁尼来主罚,因为他深知对于枪手球迷来说,当痛感的刺激不断累积,最终的结果只剩下麻木,一如现在的这支阿森纳,尽管到了争四的最关键时刻,还全然一副患得患失俯首称臣的姿态。酋长球场的嘘声无法改变任何事,范佩西在赛前就表态,那些球迷伤不了他,当然伤不到,因为至少在当下,没有球员比范佩西更适合诠释“职业”二字。他会心有戚戚焉而射丢那个点球吗?当然不会,何况他点球脚法上佳;他会在射入点球后庆祝吗?当然不会,这未见得是念旧情,“职业”而已。 请原谅这里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分析本场比赛,因为的确是乏善可陈,大概除了范佩西,萨尼亚是唯一值得被单独拿出来谈论的球员,尽管他从来不是一个头条人物。讽刺的是,在范佩西未离队的前几年,萨尼亚称得上是枪手阵中为数不多的世界级球员,然而时至今日以如此拙劣的表现成全范佩西,实在令人唏嘘不已,作为如今队内为数不多的老臣却同样拒绝续约,萨尼亚今夏离队几成定局。本场比赛过后,法国人必定会遭受无数的非议甚至谩骂,可与他一贯低调勤恳的作风相联系,以这样的方式作为结局未免太过残忍。 萨尼亚的枪手生涯只有2个联赛进球,一次是对切尔西,一次是对热刺,对切尔西是进球后不幸受伤下场,对热刺则是他吹响了5-2逆转的号角,由于极少进球,这两场比赛令人印象深刻。如果以“职业”的角度衡量,萨尼亚或许的确开始走下坡路,只可惜球迷并非总是理性的,就像一些人始终无法原谅范佩西,另一些人也不忍责怪萨尼亚。 “加油雅安,我们与你们同在。”这是酋长球场广告牌上十分显眼的中文标语,所有重情重义并且尊重对手的俱乐部,都不会缺少球迷的鼎力支持。也许我们无法信任这个国家的一些机构,但雅安一定会从废墟中重建起来。只不过,需要重建的又何止是雅安,但愿同在。
|